腊豆腐炒魚

描述
「腊」這個字是「臘」的異體字,是一種將食材經鹽漬後風乾或曬乾的技法。在台灣常見的腊肉,跟鹹豬肉不同的是,腊肉乾乾硬硬,味道也更鹹更重。
腊豆腐是一整塊板豆腐縮成約1/8的大小,無法直接吃會很鹹,它口感紮實厚重,有豆香也有一股很濃重的煙燻香氣,就真的很像腊肉但沒有肉味。也就是說,基本上放入本身味道不重的東西的話,無論丟什麼味道應該都差不多,會有個很明顯的腊豆腐味,很簡單,也很倔強。
份量
時間
步驟
-
-
魚肉切片後用米酒抓醃、魚板切片,儘量切大小一致。
-
-
下腊豆腐炒出豆香。
-
下魚板,加水約略淹過食材後,開中火煮滾。
-
水滾後轉小火,放入魚片煨至水份收乾。
-
加入蔥綠段翻炒均勻後即可。
-
【同場加映ー腊豆腐炒雞】同樣食材,拿掉魚肉魚板,改為雞胸肉及煎蛋皮。而腊豆腐我想試看看外面那層黑皮是否有差,所以這個版本是把那層黑皮切掉。
-
做法一樣,但這次的水加得更少,讓豆味出來即可。
小撇步
吃完後,覺得腊豆腐的味道的確很特別,有種腊肉特有的味道,加上豆香仍然有留存,可能這就是「時間」的味覺具象化嗎?而口感上就如同我前面提過的,紮實厚重。儘管已經有用水試著讓腊豆腐出味,但實際在單獨咬到腊豆腐時,仍然會覺得味道有點太重了。
一塊巴掌大的腊豆腐,價格要400多,如果做為主食材來用,價格偏高。所以也許腊豆腐有其它的用法,例如更加做為調味使用?或是中國人本身就是重鹹,所以可能覺得比較習慣?